赵熹没料这么多年国公竟还想着这些,不由扁了扁嘴,承平忙道:“十年之约承平从未忘记!当初事出有因先帝有命承平不敢违抗,其中曲折也请大哥告知父亲;如今十年已过,承平待夫君恩情比当年还甚,若此时父亲再问,承平亦非赵熹不娶!父亲,就请您成全孩儿吧!”
国公捏着李淳圆肉稚嫩的手,叹道:“温儿温文尔雅,年纪小小已极懂道理,颇有君子之风,你二人教得很好;淳儿一见了我就笑,实在可爱,以后也是个会娇的!唉,我来京时备了些礼物,有给淳儿的,也有给你们的,只是赵熹向来离经叛道,不知喜不喜欢。以后,咱们一家人也该和睦齐心才是。”
这便是接受了。承平欣喜万分,赵熹则笑道:“先时您赠我软甲,我就知您已接受我了!不过是怕我太过骄蛮、想教我收敛才不说出来!这些年多亏您的软甲赵熹才能安然无恙至今,赵熹多谢父亲!赵熹行事一向无所顾忌,日后也请父亲多多包容指教!”
国公轻哼一声,将李淳交给奶娘,让仆人们退下,这才叫夫君二人起身,细细问起京都事宜。赵熹先述京都变乱,如何救后妃如何出皇宫如何联络各方城内接应;承平再言他与李睿怎么逃出京都怎么借兵燕州怎么反攻京都,后又道:“京都世家清流以万、陶二人为首,武将大都在此次平乱中由孩儿和熹儿提拔,局势已稳。吴丹阳虽潜逃,但胶州并未有动作,咱们尚可安心。之后就请父亲辅国代政,重整朝堂、休养生息。”
国公看着二人,神情复杂:“你二人当真是英雄人物,为父见你二人都惭啊!”
承平忙道:“孩儿不敢,若非有平州为后盾燕州怎会借兵,京都诸臣也不会听我二人号令。我二人不过担了虚名,能有此胜是乃平州之功!”
国公点点头:“你能如此想说明你确实看得清楚。不过如今平青交战形势严峻,平州离不开为父啊!”
赵熹忙问:“战事不顺么?”
国公叹:“平青也算宿怨,二州又相差无几,哪能这么快分胜负,且有得耗呢!”
承平道:“平州乃我家根基,定然不能舍弃,可父亲若想安定天下,总要走出平州才好,京都为天下之中,四通八达、水陆畅通,又田多土沃、人丁兴旺。如今仍是李唐,京都乃本朝都城,咱们在此掌天下权柄,名正言顺。至于平州,平州各官员均高才,亦忠心,父亲叫可信赖之人留守,应不会有事。另咱们可授平、卫诸臣朝官,虽在地方统由朝廷管辖,这样朝政不乱、地方亦不用大变,待青州平定,再行考虑迁官事宜。”
国公并未答应,只道:“事关重大,我还得细细考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