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雄也道:“虽说儒生常骂白起,可白起也是军神,这名号在敌方是恶、对咱们来说,未必就不好。”
赵福皱眉:“但他们毕竟是降兵!王兴肯带他们投降也是为了保他们性命,三十二万人奋死抵抗,咱们得损失多少兄弟!”
陈雄看承平并不表态,知他还不赞成,便向赵熹问,“小赵将军,您说呢?”
陈雄一直觉得赵熹杀伐果断、定也赞成杀俘,所以想叫他劝劝承平。赵熹已背了无数骂名,赵招胜不愿他又多一桩罪,笑道:“这事元帅决定不就好了,要杀咱们就挖坑、要放咱们就解绳,败军之将还怕他们不成?”
赵熹知道赵招胜顾虑,但他并不在乎,仍道:“我倒觉得大赵将军说得有理。白起是军神不假,可元帅要做的不是军神!白起只能杀敌不能广众,青州虽有种种不是,但青州人还是天下百姓、还是咱们的同族。我这人向来都是顺我者昌,他们既已投降,哪有再杀的道理!何况自与青州开战咱们收了不少青州部将,就说元奢,年纪虽小却极勇猛,攻克王兴他功不可没!如今他在外安抚同乡、说服他们归顺,我又怎么忍心背弃他一片忠心!虽然只是个旗子,咱们名义上毕竟是朝廷的兵,残杀俘虏也太损威名。”
承平此时才道:“其实出征之前本帅已将俘虏处置之事奏问国公,国公早有定论,咱们只听从便是。老赵将军,从青军搜来的粮草够他们用几日?”
赵招胜答:“节省一些,十日左右。”
“不用省,够他们吃七天就行。”承平笑道,“毕竟是青州的兵,他们的生死自然该由秦国公来定!”
此战结束朝廷再次发文责问秦国公,命其停战散兵、卸甲去将,挂冠弃玺、自缚于朝廷,以安生民。与此同时,承平私下遣使者至安乐,声称可保全青州俘虏性命、至战后放归乡里,但此期间他们的口粮,要青州负担。五日后盐城外,有多少日口粮青军俘虏就能活多少日,直到青州停供为止。
说是私下不过是相对朝廷公文而言,承平开出的条件在使者抵达青州当夜就流了出去、第二天已遍布青州大街小巷,青州朝野顺时吵成一团。青州将士父母妻儿到州府门口聚集,哭求秦国公给粮救人、言说愿自负口粮,只求保家人性命;其余人则斥责他们自私短视、置青州百姓于不顾。
一老妪瘦如枯柴脊背佝偻,发稀肤萎裙破衣单,她闭着眼拄着拐拖着个破旧的口袋一点点挪到州府门前,其余人见她这般于心不忍为她让出路来,她找到州府官员,哭道:“我儿子五个,全都被抓走了服役,死在了外面,就剩一个小儿子,先前说要保卫青州、决一死战,将他也抓上战场……他才十六岁啊,连老婆都没有娶!他是为了青州才上的战场啊!如今他还活着,国公怎么忍心要他去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