黛君忽然笑了起来:“当初求爹爹清明大祭我便已做了决定,现在再问只是心中不安罢了,其实毫无益处。那么计划定下了么?咱们怎么出京?”
“吴传之已经答应,之后他会去找黄安文,怎么出京就看他们怎么安排。他们在京中呆了十年,陛下也还留有余威,咱们逃出京都并不困难,只有一事……”舒太妃问黛君,“大殿下那边,您打算怎么办?”
黛君不安地整了下袖口:“睿儿不过是个孩子,到时候直接将他带走不就好了,他难道还会忤逆我不成!”
舒太妃并不赞同:“大殿下已经十二岁了,又常年在陶大人身边学习,早已晓事,等出了京都、之后许多事都要他自己来背负,咱们不能再将他当做小孩子!李承平已回京、赵熹不知会不会赶回来,咱们想出京困难重重、不能出一点纰漏,大殿下若一无所知就没法配合行动,万一出了岔子那就前功尽弃了!这事一定要让大殿下知道、让他了解咱们的苦心!”
黛君大惊:“李承平怎么已经回来了!爹爹不是没叫他们回京么!”
舒太妃苦笑:“国公哪里还管得了他们!”
黛君眉头皱得更紧:“李承平那人心思恶毒、早早在睿儿身边塞了人用那畜生骗睿儿玩物丧志;陶希仁也是个卖主求荣的小人,他做睿儿的先生、睿儿能学到什么!我只担心,咱们一番苦心睿儿不能理解、反而觉得咱们害他呢!”
“既是如此更需解开大殿下心结才是!”舒太妃急问,“大殿下现今何处?”
李睿正和李温在陶希仁府上。李睿一回京陶希仁便急急回京述职,年后便留在京都、不肯再去平阳。陶希仁如今已是儒门掌舵、朝廷又需他安抚皇帝遗臣,因而国公对他并不严厉、只顺着他的意思,他要留在京都国公便将他安排入翰林供职,比在平阳时清闲多了。
既然身为朝臣无甚要事,作为老师就不好再懈怠,陶希仁一有空便去宫中教授李睿课业。陶希仁的学生除了李睿还有李温和自己的儿子冀然,他们并不能时时入宫,陶希仁若教李睿就顾不得他们,李睿见状便主动要求去陶希仁府上学习,国公本就不愿李睿将皇宫当家,自然答应下来。
于是李睿每日早起出宫,和李温、陶冀然一起读书,等陶希仁回来授课,今日自然也一样。陶府中冀然趴在桌上练字,李睿和李温讨论所习文章,两人正在兴处,陶府下人端了一盘茶点进来,放在桌案上,笑道:“公子们辛苦了!老爷已经回府,这是老爷带回来的江南茶点、叫两位公子尝尝,他换完衣服就过来。”
冀然年纪和李淳一样、正是活泼时候,听闻有点心立刻撂了笔跑了过来,只见白玉盘子里盛了几个青翠碧绿的团子,闻着有股艾草香气,很是清新。冀然从出生就生活在平阳,从没见过这南方糕点,不由食指大动,伸手就要去拿,仆人见状忙将糕点推远了些:“老爷有吩咐,然哥儿不能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