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竟这里只是系统借助了李老板的形象,根本不是李老板本人。
最后他穿戴好所有衣物,环视了一番练武场,在心里默念退出神奇空间,下一刻,他就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四合院的家里。
恍惚间,他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,好在他的精神经过修炼之后,已经变得非常坚韧强大,甚至还能以意念控制全身气血运转,所以他只是微微一愣神就恢复了过来。
看到屋里的摆设保持着原样,外面也依然下着鹅毛雪花,他顿时放下心来,果然是不管他在神奇空间里待多久,在现实世界也只是过了刹那时间。
而他对着镜子照了下,发现自己的样子只是变得更加帅气了,并没有什么岁月流逝的痕迹,同时,他也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种潇洒自如的气质,由内而外散发出满满的自信。
这一刻,他对于突然来到这个陌生年代的不安情绪,终于全部被一扫而空,心也一下子变得踏实了起来。
既来之,则安之。
经过之前的练武经历,他已经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事情,不管事情有多诡异、有多离奇,他都有自信去坦然面对。
对比之前的他,这简直就像是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。
经过简单的休整过后,他沉吟了下,打算趁热打铁把宗师级厨艺技能卡也给使用了。
很快,一阵熟悉的感觉过后,他睁开眼发现自己来到了一间大厨房里面,而在他面前,正站着三个头顶厨师帽的老头。
一个东方黄种人面孔,两个西方白种人面孔。
他们看到他已经调整好了自身的状态,直接就开启了厨艺教学。
首先第一步便是要他熟悉和记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食材,包括食材的类别、形状、特点、主要产地,还有获取食材的方法。
这时,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宗师级厨艺技能卡上,会备注让宿主提前掌握一定的武术功底,要不是因为他掌握了宗师级太极拳,极大地增强了精神开发了脑域,恐怕连这第一步都要花费不知道多少时间。
感叹过后,他便在三个老头虎视眈眈的眼神中,一头扎进了厨艺世界里。
第16章 厨艺宗师
在掌握记忆了堪称浩瀚的食材之后,林铁牛又在三位老头的教导下,开始学习厨艺的基本功。
包括刀工、雕工、翻勺、颠锅、火候、备料、投料、勾芡、调味、摆盘、食材清洗和加工等。
要掌握这一项项基本功,唯一的方法就是苦练,万丈高楼平地起,基础打不牢靠,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宗师级厨师。
只是林铁牛凭借着对身体极其精准的掌控程度,还有极其灵敏的精神感知,很轻易就势如破竹般,把这些基本功一一掌握,而且还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境界。
接着,他一边学习厨道理论,一边练习掌握世界三大菜系中的经典菜肴。
华国菜系、法国菜系、土耳其菜系,这三大菜系是世界公认三大菜系,其烹饪方式、菜肴风味各有各特色,让他大开眼界的同时,也有些为之赞叹不已。
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吃,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都少不了饮食文化,厨道也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中。
普普通通的一口锅,似乎承载了整个人类的命运。
所以,当他明白不管是什么样的烹饪方式,也不管是做出什么样的菜肴,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让人感到满足和愉悦之后,在不知不觉间,他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宗师级厨师。
食无定味,适口者珍。
在理论上,只要能够完美掌握各种厨艺基本功,再加上一颗真诚细腻的心,那么任何人都能成为一名宗师级厨师。
而有没有掌握各大菜系的厨道理论和经典菜肴,这只能说明每个厨师的厨道底蕴是否深厚而已,和厨道境界并无太大关系。
厨道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,要能够因材制宜、因地制宜、因人制宜,这才是判断一名厨师厨道境界高低的标准。
林铁牛朝着三位老头深深一鞠躬,心念一动,瞬间便回到了四合院的家里。
如果不是他亲身经历,他很难想象自己此时已经是一位古武太极拳宗师和厨艺宗师。
回想起之前在秦淮茹家吃饭的时候,傻柱那副得瑟的样子,他嘴角不禁微微上扬,突然有些期待明天去厂里报道了。
透过窗户看向屋外,四合院里依稀还亮着一些灯光,以他超乎寻常的耳力,很明显可以听到四合院里所有细微的动静。
正当他想要听听住户们的窃窃私语时,突然就听到一阵压抑的喘息声。
他眉头一皱,急忙把耳力降低。
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,他可没有听墙角的爱好,而且,现在他可不知道正在运动的人是大妈还是小媳妇,想想就觉得有些倒胃口。
更何况,作为一名光荣的穿越者,他有必要去做这么low的事吗?
把耳力调整成正常人水平之后,他走到煤炉前面开始生火烧煤。
虽然他的身体现在已经是寒暑不侵、百邪辟易,但是为了掩人耳目,还有烧点开水喝,他也是要把煤炉烧起来的。
这年代,居民所烧的煤炭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煤炭球,一种是蜂窝煤。
煤炭球价格比较便宜,主要以原煤混合炉渣和泥土制作而成,烧起来白烟弥漫非常呛人,必须要安装一条长长的烟道把浓烟排到屋外。
相比较而言,蜂窝煤的价格就高了一些,它主要是以无烟煤混合少量比例的泥土制作而成,虽然发热量较低,可含碳量最高,杂质含量也最少,燃烧起来火焰短而少烟不结焦。
一般情况下,居民都会选择更为实惠的煤炭球作为家庭燃料,而林铁牛还没来得及去办理购煤证,只在旧货站跟徐国昌讨要了十几块蜂窝煤。
不一会,在他娴熟至极的生火技术中,蜂窝煤在煤炉里燃烧起来,给屋里增添了一丝暖意。
他拿起水壶走出门外,摸黑走到院子中间的水槽边,打开水龙头接了一壶水,然后回到屋里把水壶放在煤炉上面。
这时候,虽说在四九城已经有了自来水,可基本上每个院子楼房里面,只有几个公用的水龙头可以接水,每个月的水费也是各家各户按人口数量均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