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7章 小野的烦恼
“小灵通基站,这不好吧?”
小野健次有点不情愿,这可是公司接下来最赚钱的业务。
星海通信在3g技术上的研发开支,需要小灵通项目的有利支撑。
“放心,是有条件的,华为的小灵通基站只能在中国市场售卖。”
“这样嘛,那我没意见。”
小野健次心里清楚,就算他再次拦下会长的决定,也无法独占中国小灵通基站市场。
因为小灵通基站项目的研发难度太低,并且中国政府不可能允许星海通信一家独占。
还不如将技术转让给入股的公司,从而间接赚到股份分红和专利费两笔钱。
总比国外知名通信厂商绕过星海通信专利墙,不付星海通信一分钱来的好。
“ok,那再说说中兴的条件。”
“中兴的条件是10亿美元估值和小灵通全套技术转让。”
“哦,中兴竟然直接盯上了小灵通技术?”
“是的,侯文贵董事长非常的有眼光。”
虽然侯文贵和任正非都是技术出身,并且任正非的技术研发能力要更强一些,但在初始阶段,中兴的技术实力和眼光要远比华为来的强。
之所以有这种差别,和两家公司初创阶段的发展有很大关系。
侯文贵是接到航天局命令,南下特区和港岛资本合作创建的中兴公司。
因为是航天局下属企业,再加上有港岛那边的资金,中兴在开始阶段就有众多的高端人才,所以很快就研发出合格的交换机。
只不过成也港商败也港商。
中兴靠着交换机赚到钱后,侯文贵的想法是增加科研投入,进而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,公司也能不断发展壮大。
港商则不以为然,觉得中兴根本没这个机会,不如将赚到的钱全部分掉。
公司发展,通信理想,都给我一边去。
双方理念不和,侯文贵干脆带着团队退出重新创业。
这一次,吸取教训的侯文贵给以自己为首的团队分51%股份,剩下的49%属于各大国企投资。
如此一来,就算有争端也是他来做主。
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中兴早期发展的更好,现在却相差不大的最大原因。
中兴有过一次严重内斗,属于二次创业。
不过也正因为这次内斗,中兴更加重视技术的发展。在看到小灵通技术在日本和泰国的发展后,立马判定这玩意在国内市场也非常有前途。
因此面对星海通信的投资,才会重点提出要小灵通全套技术。
华为则是另一个模样。
华为的创立,源于任正非的一个无奈。
因为被骗的事情,他已经找不到好工作,只能创业拼一把。
既然是走投无路之举,初始阶段自然吸引不到太高端的人才,指只能搞代理养活公司。
在代理的过程中,团队成员都属于销售,就连任正非本人也不例外。
他需要每天骑着自行车,到处推销自家的代理产品。
后来代理没货,无奈搞起了研发后,自家的产品品质很一般。
很自然的,再次走上拼销售和服务的老路。
所以中兴是技术起家,而华为是销售起家。
这样不同的起家方式,也影响到了两家公司的思维模式。
中兴在技术方面的眼光更加敏锐,喜欢走中庸之道。不追求行业第一,只选择最适合的技术。
因此中兴自那次内斗之后发展一直很平稳,就算被美国针对也安稳发展。
华为在销售的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苦,所以更追求技术进步,始终瞄准世界第一的位置。
代价就是经常大起大落,有数次破产倒闭的危机。
这其中,就有一次是因为小灵通技术的选择。
前世小灵通在中国初见端倪的时候,中兴敏锐的发现这东西很适合中国市场,绝对能大赚一笔。
华为则很不屑,认为3g才是时代真正的选择,小灵通这种落后技术根本没前途。
华为的想法没错,但它忽视了时间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,华为的3g技术都没有用武之地。
任正非有点心灰意冷,产生了将公司卖给摩托罗拉的想法。结果摩托罗拉中途变卦,华为只能继续独立发展。
这一次,华为重新学会了脚踏实地。记起了当年自家那落后的交换机,通过农村打下一片天地的事情。
技术落后,不代表赚不到钱。
不就是小灵通吗,中兴可以我们也可以。
也正是有了小灵通的经验,才有了日后的华为手机。
只能说,真香!
脑海中的记忆一闪而过,竹下雅人很快回过神来。
他沉思片刻后说:“可以答应技术转让,要求和华为一样。”
“是,会长。”
“还有就是,估值方面两家公司一致,不能因小失大。”
1995年的华为和中兴基本没什么差距了,甚至中兴在下半年更占优势。
两者第一次差距拉开,是在明年到2000年这个阶段。
不过中兴后来评价小灵通等方面的研发,又走到和华为差不多的水平。
两者真正拉开身位,要等到华为凭借出色的营销能力成功开拓出海外市场,以及4g技术的大流行。
但这一世有竹下雅人在,96到2000年这个阶段,两者估计不会有太大差距。
不过都会比前世强大。
因为两者不仅可以通过交换机技术赚钱,还可以通过小灵通基站和小灵通手机赚钱。
“明白,请会长放心。”
拿到自家会长允许的谈判底线后,小野健次没有过多停留。
他现在很急,想要早一点同两家公司达成融资协议。
……
中国,特区,南山深意工业大厦。
这里是华为小有资本后找的新办公室。
虽然依旧不是很起眼,只有小小的五层楼高,在旁边三十多层的亿利达大厦面前就像个孩子,但起码有了电梯,也有了空调。
不像最早的华为,办公楼就在一栋破旧的居民楼里。
并且更要命的是,华为办公室的主体竟然在居民楼楼顶,用塑料布搭了个棚子做遮挡。
基本上大家的第一印象,都是这就一皮包公司。
是的,早期华为的办公环境就是如此艰苦。
也正是这份艰苦,锻炼了华为人的奋斗精神。
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,华为愿意跑。别人不在意的市场,华为非常在意。
只要有利润,就算是不断打仗的非洲军阀势力,以及动不动杀人的拉美毒枭势力,华为的销售和工程师也敢去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