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房娄夫人看见方静宁这模样,心里骂她“小人得志”,面上却不敢随意说什么。
众人寒暄时,老国公夫人一个劲儿地夸方静宁的好,其他人基本都言笑晏晏地附和,与方静宁说话,也都捧着。
方静宁完全成了中心。
谁也不是傻子,不是吗?
方族长等人底气也更足了,寒暄一阵儿便进入正题。
有些话,方静宁极难说的,方族长便圆滑道:“不若寻个清净方便之处,教人先去交接,老夫人和诸位夫人、娘子慢慢和静娘、景瑜叙旧?”
他说完叫出方家的管家文伯,文伯带着方家那一份账册来了,就是为了交接。
忠国公魏高挂不住脸,讥讽道:“你们准备倒是充分。”
侯府是真材实料,国公府却是凭着女儿和外戚的身份才维持着体面,实际上没有太过出息的儿孙。
方族长早就作出选择,如今当然不能怯懦,便笑道:“不敢耽搁国公府的时间。”
老国公夫人极有心眼,一看儿子的神色,便知方家的家产恐怕还有问题。
她心里一面觉得儿子太肆无忌惮,一面又必须作出姿态来,她从前一手不沾,便得教人知道她一直一手不沾,这样姐弟俩纵是对舅舅有些怨言,对她这个不知情的祖母情分还是在的。
是以,老国公夫人先是催促长子:“方家这么有心,你快去安排。”
随即,她又看向方族长道:“我老了,精神不济,久未管家事,旁的都是两个孩子舅舅在管,就只有他们娘的嫁妆在我手里,一并还了。”
忠国公魏高不得不命人去安排交接,然后便甩袖走了。
方家没管他如何态度,方四老爷、方五老爷都是行商的,方景鹤也极擅算数看账,他们一起去帮着文伯核对。
这么多年,双方不可能细细对账,三天三夜都对不完,只能囫囵对一遍家产,再看一看各个地方收支产出是否正常。
另一头,老国公夫人起个话头,众人便一直在说方静宁姐弟和魏家的孩子们幼时的趣事,相谈甚欢。
中午,方静宁姐弟和方族长等人在国公府用的午膳,极为丰盛。
期间,李嬷嬷、小荻她们得了方静宁的允许,各自去见府中熟识交好的下人,两人为了面子,一个劲儿地说方静宁在侯府如何好。
傍晚,账终于对好了,方四老爷、方五老爷并管家文伯回来。
结果是,很多物件儿都破损无了,有十来处田产庄铺也都因“亏损”转卖了,方家的产业没有进益不说,家业直接十成去了三成。
而账上没有一分钱,国公府的人给出的理由是:为方静宁准备嫁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