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快便是正月末,临近春日,各地即将开始耕种,三年一度的春闱也即将拉开序幕,整个京都都进入一种万物复苏的新气象中。
只是武家的案子出乎意料地拖了下来。
御史台得了圣谕,自然不敢怠慢,果然在正月末便审出了个结果,萧琰所参之事全部坐实,甚至在搜查城阳侯府时,还查出他担任京都守备大将军期间,曾为人私开过城门。
京都城防关系到圣上安危,私开城门,几乎与谋逆同论,如此大的罪过,武成柏不可能再逃脱。
可圣上自正月十六以后,便一直病着,尚未有精神亲自查看结果,做最后定夺。
事情就这样拖入了二月。
已然开春,皇孙一日大似一日,渐渐的走得更加利索,也更喜欢到屋外玩耍。
这日,天气晴好,云英和丹佩二人正带着皇孙在宜阳殿南面的小花园中游玩。
料峭的春寒被晌午的日光驱走大半,三人站在光下,有年纪小的内监递来一只漂亮的纸鸢,正要借着春风放给皇孙看。
众人说说笑笑,场面十分热闹。
就在这时,不远处的假山石边,许久不曾露面的薛清絮在宫女们的簇拥下,款步走来。
她仍旧是面容端方,眼含笑意的模样,行止之间,带着大家闺秀的典雅,看起来十分沉稳大方。可不知为何,这副美丽高贵的皮囊,似乎与花园里的其他人完全不相容。
众人顿时静了下来,恭恭敬敬冲她行礼,不敢有一丝怠慢。
第79章 疑窦 东宫要什么样的乳娘没有。
大多时候, 薛清絮在东宫的存在,几乎可以被忽略。
从前,她还每日到少阳殿来, 给太子请安,服侍太子更衣、用膳, 自中秋过
后,被禁足许久, 便几乎再也不出现了。
有时候,大家似乎都快忘了, 东宫除了太子之外,还有这样一位女主人。
她先前赐死青澜的传闻还留在众人心中,再加上中秋之后, 被她杖责而死的另一名宫女, 东宫的下人们对这位太子妃都怀着一种畏惧之心, 谁也不敢在她面前放肆。
只见她不疾不徐地在众人面前站定, 也不叫起,只是目光环视一圈,最后落在被云英牵着的小皇孙身上。
肉嘟嘟的小身躯, 才高到她的膝盖窝, 站在才刚露了一点绿芽的芳草地间,像颗茁壮成长的小苗苗,圆圆的脑袋仰起,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些好奇地看着她。
旁边的云英轻轻捏了捏皇孙的小手, 在他的耳边提醒:“皇孙该唤‘母亲’。”
虽非太子妃所生,但不论如何,太子妃都是嫡母,该称一声“母亲”。
大约是下人们突如其来的安静气氛也感染了皇孙, 他眨眨眼,反应不似平日那般机灵,但转头对上云英安抚的笑容,到底还是学着她刚才的示范,一字一顿地叫了一声“母亲”。
薛清絮闻言微微一笑,仿佛难得好心情,破天荒地弯腰,在皇孙的脑袋上摸了摸,伸出双手想要抱他。
她的双手保养得极好,不但肌肤白润细腻,不见一丝斑点绒毛,每一片指甲上,都还抹了调得浅浅的蔻丹,表面光滑,在日色下有些耀眼的夺目,再配上稍长的,修剪得十分仔细的形状,让人颇有些眼花缭乱。
大约是身边伺候的宫女们都没有留过这样的指甲的缘故,皇孙在看到头顶上那被日光照得半透明的指甲朝自己伸来时,似乎有些害怕,下意识朝半跪在自己身旁的云英怀里躲了一步。
云英见状,赶紧搂住他的肩膀,在他背上轻拍两下,同时对太子妃道歉。
“殿下恕罪,皇孙恐怕有些认生。”
薛清絮面上的笑容有一丝停滞。
她重新站直身子,居高临下地看着面前的皇孙,慢慢将目光转到云英身上。
“我记得,正月里阿溶在圣上与群臣面前可一点也不认生,到我这儿却要认生,”她似笑非笑地叹了口气,“倒是和穆娘子更亲近些。”
云英赶紧低头:“奴婢只是下人,平日照顾皇孙都是份内之事,皇孙如今还小,待再大些,奴婢便是无用之人了。”
薛清絮掩唇轻笑,目光在她身上转悠一圈,说:“阿溶太小,需要不需要,恐怕也不是阿溶说了算,还得听太子殿下的,我听说,殿下可是日日都需要你呢。”
这是在讽刺她这些日子以来,三五不时地出入少阳殿一事。
云英的脸色有一瞬间难堪。
她低着头,不敢看太子妃的神色,只是轻声说:“太子殿下处处关怀皇孙,奴婢惭愧,不敢懈怠。”
薛清絮冷笑一声,没有继续纠缠此事。
“好了,你懈怠与否,不必来告诉我,”她移开视线,沉声道,“圣上龙体抱恙,皇后娘娘日日侍奉左右,很是辛劳,身为子女,也应入宫探望,今日娘娘点了我入宫请安,穆娘子,一会儿劳烦你带着阿溶随我去一趟。”
太子妃的吩咐,她一个做奴婢的无有不应,只得躬身应“是”,带着皇孙匆匆回到宜阳殿更衣梳洗。
出于警惕的本能,云英没有独自带着皇孙前往,而是叫上丹佩一道。
在她看来,太子妃对太子似乎没什么夫妻情谊,对皇孙更是没有半点慈母之心,平日不闻不问,今日忽然带着皇孙入宫,恐怕另有目的。
她还记得自己刚才东宫的时候,就跟着太子妃去过一次珠镜殿向皇后请安。
那时,她初来乍到,不知东宫形势,只觉这些贵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怪异,如今想来,太子妃和皇后定另有目的。
她和丹佩要一刻不离地跟着皇孙才好。
一刻后,步撵停在宜阳殿阶下。
这一回,薛清絮直接备了两抬,云英带着丹佩向坐在前面的薛清絮行礼后,便与丹佩自觉带着皇孙登上后面的步撵。
不一会儿便到了珠镜殿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