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但这点虽然没有挑明,实际上,平时说亲的时候,还真就是这么行事的。就拿沈正凌自己和顾元元这门婚事来说,之所以能成,也是因为双方,在某种程度上,达成一致。男方不给聘礼,女方不给嫁妆。这是他们两个对结亲的先决条件,换一种说法,因为双方条件对等,所以婚事才能成。专门给人保媒的媒婆,除了那种见钱眼前,专门坑人的,但凡是正正经经以说媒为职业的,在给人说亲之前,必定是, 先把男女双方的条件打听好,然后,给人寻摸条件差不多的人选。当事人的特殊要求的除外。否则,有钱人家的少爷想成亲,媒婆绝不会给人说个穷乡僻壤的村姑;同样的,乡下穷小子想要娶亲,媒婆也绝对不会因此跑去给说个有钱人家的姑娘。沈宝儿的亲事也是一样的道理。沈正凌就这么一个亲妹妹,自然想让她嫁好些,后半辈子不用操劳太过。可如果嫁进村子里,就不可能活得太轻松。灵湖村的底子摆在这里,村里人多地少,是个穷村,需要多花力气,日夜操劳,才能吃饱穿暖。嫁进村子里的妇人,顾元元这种情况例外,其他人,就没有不跟着一起吃苦干活的。当然,沈正凌不是说苦干活不好,任何时候,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,都值得被尊重。但是这并不妨碍沈正凌不想让沈宝儿嫁在村子里吃苦的想法。人嘛,都有私心。他堂堂正正,不因此损害他人的利益,在有能力的情况下,让家人过得好些,这想法再正常不过。所以,沈宝儿需要一个展示的机会,提升一下她的自我价值。当她的自我价值提升上来之后,那么围绕在她周围的人,被她吸引的人,肯定就会更加优秀。即便是说亲,到时候的选择面也会大大拓宽,将会有更加优秀的小伙伴可供选择。只有本身足够优秀的人,才会引起其他优秀的人的注意。就跟“有钱人只跟有钱人做朋友,”是一样的道理。而镇上的火锅铺子开张,显然是个极好的机会,正好让别人见识一下沈宝儿的能干之处。所以哪怕店铺开张的时候,亲朋好友可请可不请,沈正凌也会往肯定了说。沈宝儿见沈正凌这么说,自然以为是必须这么做的,连忙点头道:“好的,大哥,我知道了。”她声音轻快:“我明天就去请二爷爷一家,还有里正一家,让他们后天去镇上吃火锅。”沈宝儿说到这里顿了顿,又问顾元元道:“大嫂,我还想请招儿姐姐去,可以吗?”顾元元点头:“可以呀。”“你是主人,你有权决定请谁做客,不请谁做客。”若是换了以往,顾元元可能还会提醒沈宝儿,顺便把方丽娘几人一起请去火锅店里热闹一番。可是现在,顾元元还是觉得,保持距离的好。沈盼儿所做所为让她膈应,方丽娘的立场,又天生就是在沈盼儿那边的,所以,对于方丽娘那一家,顾元元现在抱着的态度,就是敬而远之。但是她也不会干涉沈宝儿和沈招儿之间的来往。一来,沈招儿忠厚老实,淳朴本份,还勤劳刻苦,是个好姑娘。沈宝儿跟她玩在一起,不会被带坏了。二来,沈宝儿这个年纪,放在顾元元的前世,可以说句还小,她还是个孩子,但放在这个时代,可不小了,都到了能说亲的年纪。这就意味着,在这个时代,沈宝儿已经是一个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,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。她有交友的自由,为人处世方面,也已经形成了她自己的标准,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。顾元元笑眯眯看着她:“宝儿决定就好。”经过这几个月时间的相处,再加上顾元元的有意引导,沈宝儿活泼的天性已经完全显露出来。她笑得眉眼弯弯,十分高兴道:“我明天就告诉招儿姐姐。”沈宝儿说着,还不忘问顾元元:“大嫂你有什么想请的人没有?到时候一起请到火锅里热闹一下。”“大嫂告诉我都有谁,我来写请贴。”顾元元摇头失笑:“不用这么麻烦。”“我也就是跟二叔一家,还有里正一家熟悉一点,他们已经请你请来了,我没什么其他想请的人。”沈宝儿:“哦。”然后想了想,又抛出来一个问题:“大哥大嫂,那,爷爷奶奶他们,要不要请啊?”顾元元笑:“我还是那句话,你是火锅店的主人,这件事,你自己决定就好。”沈正凌原本想说什么,听见顾元元这么说,也就直接闭嘴了。 ', ' ')